联投湖北工建参建的青山古镇项目获评“全国城市更新十佳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5-10-22 09:15
来源:
点击量:
10月18日至19日,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第九届城市更新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公布了全国城市更新十佳优秀案例,联投湖北工建三公司参与建设的武汉市青山古镇片城市更新实践项目凭借“工业遗产活化+历史文脉传承”的创新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十佳优秀案例”。

其中,三公司承建的青山正街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作为武汉首个工业遗产艺术化再生示范项目,通过“修旧如旧、业态焕新”的改造策略,让千年古镇从“工业锈带”蜕变为“文旅秀带”,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更新的典范之作。

武汉青山正街位于青山区东北端,濒临长江,江畔矶头山与洪山区天兴洲隔江相望。青山正街首开区占地约2.15万㎡,老旧建筑保留改造约7500㎡,新建建筑约4500㎡(包括新建演艺剧场约2000㎡);景观约8300㎡;建设内容主要包含街区原有建筑的留改拆增、主管线综合工程、照明工程、公共艺术品及演艺设备等的设计和施工。项目计划成为武汉市独一无二的集演艺、艺术、商业于一体的文化商业街区,同时也将成为武汉市城市更新的代表作。
千年古镇的“重生之需”
青山古镇片地处长江之滨,东至武钢工业港,南至石化厂区,西至三环线,北至武惠堤,总用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是青山区的发源地和武汉工业文明的重要见证者。然而,随着城市发展重心转移,片区逐渐面临功能衰退、空间无序、吸引力减弱等问题:200余米长的青山正街保留着明清至民国时期的街巷肌理,但斑驳的墙体、锈蚀的工业高炉与周边棚户区交织,历史风貌与现代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2023年,《青山古镇片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在武汉率先获批,由武汉市规划研究院牵头制定,以“留房留人、肌理延续、业态活化”为核心原则,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深度结合,计划打造“武钢时代记忆示范区”和“武汉文化传承创新标杆”。
从“工业遗存”到“情境街区”
改造前,青山正街是老工业基地的“时代印记”。老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风雨侵蚀导致墙体开裂,基础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功能以传统居住和零星商业为主,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年轻人大量流失;武钢建设时期遗留的高炉、铁塔等工业设施锈蚀废弃,未被有效利用。

改造后,化身沉浸式“钢铁时代记忆博物馆”,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策略,实现两大转变:

风貌重生:保留200余米老街格局,修复斑驳墙体、青石板路等历史元素,结合高炉、铁轨等工业遗存,还原20世纪60年代生活场景,打造“行走的工业文明教科书”。

功能升级:引入“演艺+艺术+商业”业态组合,建成1座工人俱乐部、N个工业风演艺点及12处艺术家公共艺术装置,将非遗“打铁花”表演与现代光影技术结合,重现新中国首炉钢水迸溅的历史瞬间。

五一开街即火,青山正街于2025年5月1日试运营,作为项目首开节点,迅速成为武汉文旅“新网红”。据武汉市青山区文旅局数据,开街首月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其中“工业情境展演”“高炉灯光秀”等特色活动吸引超3万市民游客参与,带动周边餐饮、文创消费增收超200万元。
国庆期间,据不完全统计,青山正街累计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占比约10%,年轻群体(18-35岁)占主导,青山正街全网曝光量破300万。
生锈的高炉变成了舞台,老房子里传出了楚剧唱腔,这里不仅留住了父辈的记忆,更让年轻人找到了打卡的理由。这种“历史场景化、文化体验化”的运营模式,使青山古镇成为武汉“工业文旅”的新名片。
-
再进31位!湖北联投挺进中国企业500强第180位2025-09-16
-
再进40位!湖北联投集团挺进中国企业500强第211位2024-09-13
-
联发投集团召开第四届董事会2024年第二次会议、2024年度股东会2024-08-26
-
锚定目标 突出重点——湖北联投召开半年度生产经营会暨深化改革推进会2024-07-08
-
2024年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大会在汉举行 湖北联投作主题发言交流2024-06-27